
上期文章中我们指出,十年周期上的供需回归平衡和年度周期上的供需边际劣化并不矛盾,如何看待取决于交易的级别。在不同的级别上,时下原料报价坚挺,年内供应季节回升,十年牛熊轮回转市,因此抛开交易的级别,看多看空就无从说起。
放量预期限制价格高度
新一期统计来看,全球天然橡胶季节性供应放量正处在预期兑现的过程中。
ANRPC报告显示,2021年4月,全球天然橡胶产量估计增长22.5%至90.3万吨。其中,泰国增加26.5%,马来西亚9.8%,印尼2.8%,越南增幅高达100%。4月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量估计增长15.1%至112.9万吨。其中,中国增加9.2%,马来西亚受橡胶手套行业带动增长15.8%。
泰国开泰银行研究表示,同1-4月相比,2021年剩余时间内,该国包括橡胶、稻米、木薯、油棕榈和甘蔗等在内的大多数主要农产品价格可能会下降。今年物候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生产,开泰预计在供应压力下,年内泰国农产品价格同比增幅将放缓至0.3%-1.3%,但全年尚可维持正增长。
割胶推迟原料尚且坚挺
早在4月中旬宋干节后,泰国从东北部自北向南如期开割,然而直到5月过去,南部主产区开割率仍然偏低,原料胶水产出至今迟迟未见明显增加。
泰国的情况并不是个例,尽管国内外主产区陆续进入开割季,但开割初期原料上量相当缓慢,短期内成本端对胶价仍存在一定支撑。从橡胶加工厂了解到,上一年度割胶旺季囤积的原料已经基本消化,新胶产量有限而长约需要执行,厂商库存水平较低且欧美市场渠道通畅,此时没有任何低价出货的道理。
就目前泰国产区的状况来看,6月中旬以前产量增加料将有限,原料收购价格继续居高难下。但今年物候条件整体良好,且原料收购价格相对高位,更易刺激胶农割胶积极性,未来供应压力将逐渐显现。
天气疫情交替主导生产
泰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主产国,今年该国种植园橡胶树长势良好,市场预期全年产量将有所增加,但目前产地现货市场对此并没有明显反馈。
物候条件正常的情况下,泰国南部主产区应于5月中旬陆续开割,不过今年雨水较多阻碍割胶作业。泰国气象局消息,泰国南部以及安达曼海域的西南季风加剧,导致部分地区迎来不同程度的降雨。受阴雨天气影响,泰国主产区割胶进展不畅,胶水收购价格维持坚挺。
另外,新冠疫情对割胶工作同样造成困扰。虽然橡胶种植区域地广人稀,本身病毒传播风险不大,但由于对缅甸、孟加拉等国入境限制严格,面临和去年一样的外来劳工短缺问题。
预计在6-8月的开割前期,产量主要由雨季天气阴晴决定,但随着时间向旺产季过渡,胶工短缺对产量的制约将愈发凸显,因此对这两个供应端影响因素应区分看待。
全年供需维持动态平衡
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供应商泰国诗董公司(Sri Trang Agro-Industry Plc。)对今年全球橡胶市场基本面抱有向好预期。抛开ANRPC的官方统计口径,诗董橡胶预计,2021年全球天然橡胶需求将增长5%-7%,随着需求复苏将不会出现相对性供应过剩。
后疫情时期,出行旅游的放宽有利于汽车轮胎需求的增加,橡胶手套消费也将继续增长。过去数年,天然橡胶供应增速快于需求增速,但现在供应增长要慢得多。疫情仍给东南亚主产区带来胶工紧缺的困扰,真菌性落叶病继续侵袭印尼等国的橡胶树,今年虽不至于大规模减产,但也难以完全恢复正常产出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橡胶消费国,目前还没有出现橡胶短缺的迹象,但任何供应紧张的预期都将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。欧洲和美国货源供给的担忧主要来自海运和集装箱不足等物流问题。
对橡胶季节性波动进行平滑后,年度基本面表现为供应持稳需求回升,应该明确大势已经转市。
金融属性带来更多波动
近期天然橡胶市场运行的特点是,期货价格波动比行业基本面变化更大。从价格走势上看,2月底以来沪胶经过连续的深度下跌,已经全面回吐了去年四季度的涨幅,被市场高估的可能性远低于有色、黑色等热门品种。橡胶长期基本面存在托底和支撑作用,但中短期走向受金融属性影响,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。由于橡胶的金融属性较为突出,对宏观环境相对敏感,加息预期、疫情扩散、地缘政治、贸易摩擦等问题都可能带来更多波动。
来源:中投期货